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農村生活飲用水量衛生標準
GB11730 - 89
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農村生活飲用水量衛生標準。
本標準適用于縣鎮以下的農村自來水的設計與建設。
2 用水量標準與時變化系數
生活飲用水量標準與時變化系數根據給水衛生設備類型、供水條件和地區條件分別按表 1和表2確定。
3 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分級
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分為二級,其兩極標準的限值見表 1。
表 1 農村生活飲用水量衛生標準(最高日) L/人·日
|
注:(1)本表所列用水量包括農家散養的豬、羊、禽類的飲用水量,但未包括大牲畜及集體和專業戶飼養的豬、禽的飲用水量和澆庭院菜地的用水量。
(2)免費供水條件下,當龍頭(包括戶用與公司)安裝在室外時,如排水方便,可在龍頭下自由淋洗者,其用水量按有洗滌池的標準考慮。
(3)水網地區或地面水水質良好、使用方便的其他地區,設計時宜采用低值;缺管良好地面水體或生活水平較高的地區宜采用高值。
(4)定時供水者,宜采用較值。
(5)按戶或按人固定收費者,設計時應按免費供水標準選用。
(6)氣候分區的說明收費者,設計時應按免費供水標準選用。
(7)其他地區的農付生活飲用水量標準,可根據地區氣候和人民生活習慣等具體情況,參照相似地區的標準確定。
表 2 農村最高日用水量時變化系數(K時值)
|
注: (1) 工、商、副業較集中的村鎮宜采用低值。
(2) 人數少的小村應采用高值。
3 標準的監督執行
本標準由建設和設計等有關單位負責執行,各級衛生防疫站負責監督本標準的執行。
附 錄 A:農村生活飲用水量衛生標準氣候分區詳細說明(補充件)
A1 第1分區
第 1分區包括:黑龍江和吉林的全部,內蒙古除烏拉特后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外和遼寧除屬第Ⅱ分區的東溝等18個縣、市外的地區,河北的圍場、隆化、豐寧、沽源、赤城、康保、張北、崇禮、張家口市、尚義、萬全、宣化、懷安、陽原、蔚縣等15個縣、市、山西的天鎮、陽高、靈丘、廣靈、大同、渾源、大同市、左云、懷仁、應縣、繁峙、右玉、山陰、代縣、平魯、朔縣、原平、偏關、神池、寧武、河曲、五寨、保德、岢嵐等24個縣、市,峽西的府谷、神木、榆林、橫山、靖邊、定邊、吳旗等7個縣和寧夏的石咀山市、平羅、賀蘭、銀川市、永寧、靈武、鹽池等7個縣、市。
A2 第Ⅱ分區
第Ⅱ分區包括:北京、天津和山東的全部,河北除屬第 1分區的圍場等15個縣、市外、山西除屬第1分區的天鎮等24個縣、市外、陜西除屬第1分區的府谷等7個縣和屬第Ⅴ分區的旬陽等16個縣、市外和寧夏除屬第1分區的石咀山市等7個縣、市外的地區、甘肅的古浪、天祝、景泰、永登、靖遠、皋蘭、永靖、榆中、蘭州市、東鄉、積石山、臨夏、廣河、和政、會寧、定西、臨洮、康樂、渭源、靜寧、通渭、隴西、漳縣、莊浪、秦安、甘谷、武山、岷縣、張家川、清水、天水市、禮縣、巖昌、天水、西和、兩當、徽縣、成縣、環縣、華池、慶陽、合水、鎮原、寧縣、正寧、平涼、涇川、華亭、崇信、靈臺等50個縣、市,青海的民和、循化、同仁、貴德、尖扎、化隆、樂都、平安、互助、西寧市、湟中、湟源等12個縣、市,河南除屬第Ⅲ分區的沈丘等46個縣、市外的地區,遼寧的東溝、莊河、蓋縣、新金、長海、復縣、金縣、大連市、錦縣、錦州市、朝陽、朝陽市、錦西、興城、喀喇沁左翼、建昌、綏中、凌源等18個縣、市和江蘇的沛縣、豐縣。
A3 第Ⅲ分區
第Ⅲ分區包括:上海、浙江、安徽和江西的全部,江蘇除沛縣和豐縣外的地區,福建除屬第Ⅳ分區的福清等 26個縣、市外的地區、湖南除屬第Ⅴ分區的桃源等25個縣、市外的地區,湖北除屬第Ⅴ分區的谷城等23個縣、市外的地區,河南的沈丘、項城、周口市、商水、郾城、漯河市、上蔡、平輿、新蔡、淮濱、固始、襄城、郟縣、寶豐、平頂山市、葉縣、舞陽、西平、遂平、駐馬店市、確山、汝南、正陽、息縣、潢川、商城、魯山、方城、泌陽、桐柏、信陽市、信陽、羅山、光山、新縣、南臺、南陽、南陽市、社旗、唐河、西峽、內鄉、淅川、鎮平、鄧縣、新野等46個縣、市。
A4 第Ⅳ分區
第Ⅳ分區包括:廣東和臺灣的全部,廣西除屬第Ⅴ分區的全州等 15個縣、市外的地區,福建的福清、平潭、莆田、仙游、惠安、永春、南安、泉州市、晉江、安溪、同安、長泰、廈門市、金門、漳平、華安、漳州市、龍海、龍巖市、南靖、永安、平和、漳浦、云霄、詔安、東山等26個縣、市,云南的麻栗坡、西疇、馬關、屏邊、河口、元陽、金平、新平、元江、紅河、綠春、鎮沅、墨江、普洱、江城、臨滄、景谷、思茅、景洪、勐臘、勐海、永德、鎮康、耿馬、雙江、滄源、瀾滄、西盟、孟連等29個縣。
A5 第Ⅴ分區
第Ⅴ分區包括:貴州的全部,四川除若爾蓋、阿壩、紅原、松潘、黑水、壤塘、馬爾康、金川、小金、色達、石渠、甘孜、爐霍、道孚、丹尼、德格、白玉、新龍、瀘定、康定、雅江、理塘、馬塘、鄉城、得榮、稻城、九龍、木里等 28個縣外和云南除屬第Ⅳ分區的麻栗坡等29個縣的地區,湖南的桃源、慈利、石門、桑植、大庸、龍山、永順、沅陵、保靖、古丈、花垣、吉首、瀘溪、辰溪、溆浦、鳳凰、麻陽、懷化、懷化市、芷江、黔陽、洪江市、會同、靖縣、通道等25個縣、市,湖北的谷城、均縣、十堰市、鄖縣、鄖西、竹山、竹溪、房縣、?、神農架、興山、巴東、秭歸、長陽、五峰、建始、恩施市、恩施、鶴峰、利川、咸豐、宣恩、來鳳等23個縣、市,陜西的甸陽、白河、安康、平利、鎮坪、嵐皋、漢陰、紫陽、石泉、西鄉、鎮巴、漢中市、南鄭、勉縣、略陽、寧強等16個縣、市,甘肅的康縣、武都、文縣、舟曲等4個縣、廣西的全州、灌陽、資源、興安、龍勝、靈川、桂林市、臨桂、三江、融水、融安、永福、羅城、環江、南丹等15個縣、市。
附加說明:
本標準由衛生部衛生監督司提出。
本標準由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環境衛生與衛生工程研究所負責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李樹猷、徐幼云、馮博文、李國培。
本標準由衛生部委托技術歸口單位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環境衛生監測所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