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世界約有濕地5.14億公頃,加拿大濕地面積居世界首位,約有1.27億公頃,占全世界濕地面積的24%;美國1.11億公頃,之后為俄羅斯,我國濕地面積約3848萬公頃(包括稻田和人工濕地),居世界第四位、亞洲第一位。
英國《自然》雜志1997年公開評估的,認為全球生態系統的價值是33萬億美元,其中全球的濕地生態系統又占45%,估計為14.9萬億美元。后來,瑞士的一個研究機構———拉姆沙研究會(RamsarConvention)于2002年的一項研究也認為,全球每年的濕地價值總計約為15萬億美元,其中,全球的港灣是22382美元/每年每公頃,共計4.1萬億美元;海灘、海床、海藻、海草等是19004美元/每年每公頃,總計為3.8萬億美元;珊瑚是6075美元/每年每公頃,總計為0.37萬億美元;潮汐濕地和紅樹類植物是9990美元/每年每公頃,總計為1.64萬億美元;沼澤、澇原(漫灘)是19580美元/每年每公頃,總計為3.23萬億美元;湖泊、河流為8498美元/每年每公頃,總計為1.7萬億美元。
然而,濕地的價值可能遠不止這些。濕地除了是生命和文明的搖籃外,還體現為直接利用價值和間接利用價值。直接利用價值表現為水資源,濕地產品(魚、蝦、貝、藻類、蓮、藕、菱、芡、泥炭、木材、蘆葦、藥材等),濕地礦產,能源(如泥炭),水運等,想來上面所述的美元價值就包括這些直接利用價值了。所以,國外對破壞濕地的行為采取了嚴格的處罰措施。比如,2002年9月英國漢普郡億萬富翁理查德·麥羅特在非法將溫尼帕蘇科湖(Winnipesaukee)船庫修改為其他建筑物時,破壞了濕地。根據該郡法律,這72平方英里的湖面是公眾旅游點,大部分區域是受郡保護的。為此這位富翁為其破壞的濕地支付了20萬美元罰金,而這是該郡內最大的一筆平民罰金。濕地的間接價值包括,流量調節(降雨吸納大量的水,干旱時又能釋放水)、防止海水入侵、補充地下水或來自地下水、營養物質的沉積、調節氣候、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功能、保護海岸、文化遺產、景觀價值、教育與科研價值等。這些價值可能是難以用金錢計算的。比如,我國水稻專家袁隆平教授創造的雜交水稻,其中一個遺傳系材料是采自海南省濕地的野生稻。它的價值是多少,恐怕會陷入雞生蛋蛋生雞的無窮循環中。
由這些無價之寶來看,保護濕地應當是全人類的共同心聲。但是,在保護濕地和環境中卻產生了一些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無法回避的問題。比如,如何從根本上保護水資源,進而保護濕地,因為水,尤其是淡水不僅是生命之根,也是濕地之母。人類在發展的同時,要認真考慮生態,包括濕地損失的巨大價值,因為我們已經損失不起了。
比如,聯合國早在2000年所作的一項估計曾顯示,伊拉克90%的自然濕地已經消失,而排灌工程和水壩阻止河流的流動是造成這一結果的部分原因。同樣阿富汗和伊朗共有濕地99%已經干涸,原因在于長達20年的戰爭造成對河流大壩管理和灌溉計劃的失調。美國的C-38運河減少了基西米河的洪災,但基西米河周圍成片的濕地面臨著干涸的危險,導致魚類和許多野生動物的大量死亡。于是美國人堵住運河,讓水重新流入基西米河以恢復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