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氯酸鈉復配消毒液
本標準為全文強制。 本標準的附錄A是規范性附錄。 次氯酸鈉復配消毒液是以次氯酸鈉為主要殺菌成分的消毒液(如84消毒液),它主要用于賓館、飯店餐飲、醫院、家庭、辦公場所的用具消毒,為了統一監督管理,規范這類消毒液的生產,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維護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在參考國家有關法規和相關標準的基礎上特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由陜西省衛生廳提出。 本標準由陜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批準。 本標準由陜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陜西省標準化研究院、西安信達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鄭州鐵路局西安中心防疫站技協服務部。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駱紅、魏春芳、何曉芳、馬明、楊恭信、郝松年。 本標準于2003年5月9日首次發布。 生產單位自本標準實施之日起,應按標準組織生產;經銷單位自2003年6月15日起實施。
本標準規定了次氯酸鈉復配消毒液的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 本標準適用于以次氯酸鈉為主要原料,添加其它增效劑、穩定劑配制而成的次氯酸鈉復配消毒液。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 191-2000 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GB 9985-2000 手洗餐具用洗滌劑 GB 15346-1994 化學試劑 包裝及標志 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2002年版 3.1感官指標 淡黃色透明液體,不分層,無明顯雜質,有強氯氣味。 理化指標應符合表1的規定。 表1 理化指標
3.3.1 有效氯含量為3000mg/L時,作用30min,對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孢(ATCC9372)殺滅率應≥99.999%。 3.3.2 有效氯含量為500mg/L時,作用5min,對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腸肝菌(ATCC25922)殺滅率應≥99.999%。 3.4.1 急性經口毒性試驗LD50≥5000mg/kg。 3.4.2 在使用濃度時,對皮膚應無刺激性。 3.4.3 鉛含量≤1.0mg/kg,砷含量≤0.25mg/kg。 3.5 裝量允差 裝量允差應為標識量的±5%。 4.1 感官檢驗 取樣品在自然光直射條件下,進行目測、觀察、辨別、鼻嗅檢驗,結果應符合3.1要求。 使用精密pH試紙測定,結果應符合3.2要求。 按GB 9985-2000中4.3規定方法進行。 按附錄A中規定的方法進行。 按《技術消毒規范》2002年版有關方法進行。 4.6.1 急性經口毒性試驗 急性經口毒性試驗按《消毒技術規范》2002年版有關方法進行。 4.6.2 砷含量測定 4.6.3鉛含量測定 按GB 9985-2000中附錄G規定進行。 裝量偏差(Xd)按公式(1)計算: m1-m2 - m0 10 Xd = ×100 …………………(1) m0 式中: Xd——產品裝量偏差; m1——10瓶試樣毛重質量總和(g); m2——10瓶試樣的空瓶質量總和(g); m0——裝量規格(g)。 計算結果,按數值修約規則進行修約,保留一位小數,裝量偏差應符合3.5規定。 5.1.1產品應按照標準規定成分、含量配制,產品在入庫和出廠前應按標準要求進行質量檢驗,檢驗合格后由廠質檢部門出具合格證方可出廠。 5.1.2出廠檢驗項目:感官指標、pH值、表面活性劑含量、有效氯含量。 5.2 型式檢驗 5.2.1 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行型式檢驗: a) 新產品投產鑒定時; b) 正式生產后,如原料、配方、工藝發生較大變化,可能影響產品性能和質量時; c) 停產一年以上,恢復生產時; d) 國家質量監督機構提出型式檢驗時。 5.2.2 型式檢驗項目:本標準第三章要求的全部項目。 產品以同一批原料、同一配方且同一次投料生產的包裝完整的產品為一批。 以箱為單位根據批量大小,按表2確定抽樣樣本大小。抽樣應按隨機方法抽取。 表2 抽樣表
5.5.1 出廠檢驗應按標準規定項目進行,有一項不符合標準要求時,應加倍進行抽樣,如pH值、有效氯含量兩項中任一項仍不符合標準要求,則判該批產品為不合格品。 5.5.2 型式檢驗應從出廠檢驗合格的產品中抽取,感官、pH值、表面活性劑含量、有效氯含量的判定同出廠檢驗,其他指標逐項判定。如有一項以上(含一項)不合格,應重新自同批產品中抽取兩倍樣品進行復檢,以復檢結果為準。若仍有一項不合格,則判該批產品為不合格。 6.1.1 產品內外包裝標志應字跡清晰、不易脫落,標志應包括下列內容: a) 產品名稱; b) 生產廠名、廠址(必要時電話號碼、郵政編碼); c) 批準文號; d) 執行標準; e) 生產批號、生產日期; f) 有效期; g) 使用說明(應說明不同使用條件下的配比); h) 數量、規格。 6.1.2 產品外包裝應注明“腐蝕性物品”等標志,其他標志應符合GB 15346-1994的規定和GB 191-2000要求。 6.2.1 產品包裝應采用聚乙烯塑料瓶(桶)封裝,外包裝為瓦楞紙箱,應將包裝瓶穩定固定在紙箱內。 6.2.2預留容量應為內包裝容器滿口容量的10%-20%,產品包裝不應滲透,內外蓋要蓋緊、旋緊。 6.3.1 產品運輸過程中,應避免擠壓,且應加蓋防雨篷布,用繩子固定牢靠,避免滑落。 6.3.2 裝卸、搬運不得拋擲,應輕裝、輕卸,不得直接暴露在陽光下,嚴禁倒置。 6.4.1產品應放置在陰涼、干燥、通風的室內倉庫中,不得暴曬、雨雪淋襲。 6.4.2產品堆放時,瓦楞紙箱應距離地面高度為100mm以上碼放,每垛不得高于15箱。 6.4.3有效期限為6個月。
A1 配制2mol/L硫酸、、100g/L碘化鉀與5g/L淀粉等溶液。配制并標定0.1mol/L硫代硫酸鈉滴定液。硫代硫酸鈉滴定液的配制方法如下:
A1.1 配制0.1mol/L硫代硫酸鈉滴定液時,稱取Na2S2O3·5H2O 26g,加無水碳酸鈉0.20g,用蒸餾水溶解成1000ml,搖勻。裝于棕色玻璃瓶中,置暗處,30天后經過濾并標定其濃度。 A1.2 標定濃度時,稱取經120℃烘干至恒重的基準重鉻酸鉀0.15g(精確至0.0001g),置于250ml碘量瓶中,加蒸餾水50ml溶解。加2mol/L硫酸15ml和200g/L碘化鉀溶液10ml,蓋上蓋并混勻,加蒸餾水數滴于碘量瓶蓋緣,置暗處10min后再加蒸餾水90ml。在室溫20℃~25℃,用裝于50ml滴定管中的硫代硫酸鈉滴定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黃色,加5g/L淀粉溶液10滴(溶液立即變藍色),繼續滴定到溶液由藍色變成亮綠色。記錄硫代硫酸鈉滴定液總毫升數,并將滴定結果用空白試驗校正。若空白試驗中有硫代硫酸鈉消耗,則將滴定用去的硫代硫酸鈉滴定液毫升數減去空白試驗中其用量,得校正后的硫代硫酸鈉滴定液毫升數。因為1mol/L硫代硫酸鈉滴定液1ml相當于0.04903g重鉻酸鉀,故可按式(1)計算硫代硫酸鈉滴定液濃度: m C(mol/L)= ………………………… (1) 0. 04903×V 式中:C——硫代硫酸鈉滴定液濃度,mol/L; m——為碘量瓶中重鉻酸鉀質量,g; V——為硫代硫酸鈉滴定液(減空白)體積,ml。 用0.05mol/L硫代硫酸鈉滴定液時,在臨用前于容量瓶中加蒸餾水稀釋0.1mol/L該液制成。必要時可標定其濃度。 注:1)配制的碘化鉀溶液及所用碘化鉀易被空氣氧化,每次取后應及時加蓋。一旦變成黃色即不可再用。 2)用硫代硫酸鈉溶液滴定需加淀粉溶液時,一定待溶液至淡黃再加。過早加淀粉,溶液中多量的游離碘易于淀粉生成過多的碘淀粉吸附產物,影響終點的準確。
A2 精密吸取液體含氯消毒劑適量,使其相當于有效氯約0.6g,置100ml容量瓶中,加蒸餾水至刻度,混勻。對固體含氯消毒劑,精密稱取適量使其相當于有效氯約0.6g,置燒杯中以蒸餾水溶解,轉入100ml容量瓶中。稱量杯及燒杯需用蒸餾水洗3次,洗液全部轉入容量瓶。
A3 向100ml碘量瓶中加2mol/L硫酸10ml,100g/L碘化鉀溶液10ml和混勻的消毒劑稀釋液10.0ml。此時,溶液出現棕色。蓋上蓋并振搖混勻后加蒸餾水數滴于碘量瓶蓋緣,置暗處5min。打開蓋,讓蓋緣蒸餾水流入瓶內。用硫代硫酸鈉滴定液(裝于25ml滴定管中)滴定游離碘,邊滴邊搖勻。待溶液呈淡黃色時加入5g/L淀粉溶液10滴,溶液立即變藍色。繼續滴定至藍色消失,記錄用去的硫代硫酸鈉滴定總量,并將滴定結果用空白試驗校正。重復測2次,取2次平均值以下計算。
A4 因1mol/L硫代硫酸鈉滴定液1ml相當于0.03545g有效氯,按式(2)、(3)計算有效氯含量: cVst×0.03545 X(%)= ×100% …………………… (2) m cVst×0.03545 X(g/L)= ×1000 …………………… (3) V 式中:X——有效氯含量,%或g/L; c——硫代硫酸鈉滴定液濃度,mol/L; Vst——滴定用去硫代硫酸鈉滴定液體積,ml; m——碘量瓶中所含消毒劑原藥質量,g; V——碘量瓶中含液體消毒劑原液體積,ml。 注:式(2)為固體樣品中有效氯含量;式(3)為液體樣品中有效氯含量。
|
版權所有
© 萊特企業 & 廣州奧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