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制藥企業來說,GMP是一個門檻,不跨過它,則意味著制藥企業的“壽終正寢”。它的最后時間表是:2004年6月30日。
打造醫藥工業產業群,是黑龍江省老工業基地振興計劃的一個大手筆。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GMP認證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再是單純的某個企業的問題。
這次跨越引發了一個行業的震動。
亮點:民營與國有平分秋色
在GMP認證這個問題上,黑龍江省民營企業毫不示弱。
據了解,該省現有需要通過認證的藥品生產企業226戶,企業數量呈總體下降趨勢。截至到10月底,我省共有83戶企業通過了GMP認證,占企業總數的36.7%%,預計到年底可達到90戶。通過認證的83家企業,有42家為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其余41家為民營企業,民營成分有所增加。
知情人透露,在GMP認證這個問題上,政府部門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省藥監局以高效率的工作為企業贏得了參與市場競爭的時間。哈藥集團三精明水制藥有限公司,由于GMP改造,其產品市場占有率迅速萎縮。得知這一情況后,省藥監局認證辦僅用一天時間就完成了資料審查。
地方政府也紛紛制定優惠政策,扶持醫藥企業。黑河市政府為黑河制藥廠背負外債400萬元,積極與三精合作救活了這家企業;佳木斯市政府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拿出200萬元支持哈高科佳木斯中藥廠進行GMP改造。
勢頭:行業重“洗牌”
對于許多制藥企業來說,GMP認證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劣勢企業死掉了,優勢企業則獲得了更大、更好的發展空間。
醫藥行業內部依托GMP認證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的勢頭不減。屈指算來,國康藥業兼并了沈陽軍區制藥廠,世一堂制藥兼并了恒信藥業,建發藥業兼并了平川藥業等等。與此同時,行業外企業也看好了未來的醫藥市場,大舉進軍制藥行業。龍江龍酒業集團、清老酒業、益生堂保健品公司、牡丹江心血管病醫院等也正在積極按GMP標準或籌建或兼并改造老藥廠。
還有企業正在做著這樣的嘗試:哈藥集團三精制藥有限公司、哈爾濱華雨制藥有限公司、黑龍江慶安制藥有限公司和牡丹江制藥(集團)有限公司分別用已認證的車間從國外、省外吸引資金和高附加值產品,完成了車間獨立成企業的資產重組,為我省制藥企業進行招商引資和產品結構調整積累了成功的經驗。
據了解,今年原認證企業新增生產車間(線)和技術改造進行認證的占認證企業數的24.4%,這表明我省制藥企業在注重技術改造的同時,呈現出向規模化發展的趨勢。
未來:亟待強力“充電”
在GMP認證的過程中,黑龍江省企業同樣面臨著一些難題。
人才匱乏,管理滑坡
目前,黑龍江省醫藥行業嚴重缺乏藥品生產的高級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不少企業為了通過GMP認證高薪聘用一些高級人才,待認證通過后,或因企業為降低成本解聘這些人員,或這些人員主動辭職,繼續受聘其他急待認證企業,致使部分企業生產質量管理缺乏科學性和一貫性。
規模小,效益差,抗風險能力不足
該省包括大部分GMP認證企業在內的制藥企業,大多規模較小,產品雷同,市場競爭力差,難以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目前,我省銷售收入在3億元以上的企業除哈藥集團(集團中也只有藥總、三精、藥六超過了3億元),只有五常葵花藥業一家。
缺乏高科技產品
目前,黑龍江省在全國暢銷的大多是介于保健食品和藥品之間的產品,其旺銷期一過,醫藥經濟的綜合指標即有可能呈下滑之勢。
GMP認證的最后期限就在眼前。專家認為,只有破解這些難題,黑龍江省醫藥企業才會獲得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