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審批劃歸藥監局 明年3月底前須達GMP標準
本報訊在衛生部6月份停止保健品審批、3個月無新產品問世后,從本月10日起,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終于完成交接、正式開展保健食品的審批工作。
業內人士除關注SFDA會否增加審評會的次數,壓縮審評的時間,還是繼續延用衛生部目前這套現成的法規和審批管理體系這一重要問題外,另一個關注的焦點在于SFDA能否借鑒管理制藥企業的方法來管理保健品企業,促使行業加速優勝劣汰。
中國保健科技學會秘書長朱康年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保健品實施了“放心工程”,在實施過程中,將出臺一系列政策。
明年3月為企業GMP大限
據了解,以往保健品產品注冊門檻很低,做幾個小白鼠實驗就能拿到產品批號。如今規定要做人體實驗,必須通過嚴格的實驗過程,才有可能發放產品批號。根據規定,2004年3月底前,沒達到GMP認證的保健品業不允許生產和銷售。
業內人士認為,對保健品的行業管理,政策調整是環環相扣的,從注冊、GMP認證、市場監管、標準認證、直銷管理等諸多環節全有新政策出臺。這些新政策必將對中國的保健品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
已有的保健品行業劣勢明顯,行業人士指出,而新的監管機構應通過政策調節,幫助行業扭轉劣勢。
監管須助力扭轉兩大劣勢
不少行業人士冀望SFDA通過監管,促使行業企業應加大科技投入,避免低水平重復,同時發展規模經濟,提高抗風險能力和競爭力。改變過去“重審批,輕監管”的局面,建立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不良記錄預警系統和危險性評估系統,并定期公示衛生安全合格保健食品及其生產企業。
另外,還應盡快出臺新的“保健食品管理辦法”和“保健食品國家標準”,確保保健食品市場的有序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