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最初由美國坦普爾大學6名教授編寫制訂,1963年美國國會第一次頒布成為法令。1967年WHO在出版的《國際藥典》(1967年版)的附錄中進行了收載。1969年第22屆世界衛生大會,WHO建議各成員國的藥品生產采用GMP制度。1973年日本工業協會提出了自己的GMP。1975年11月WHO正式公布GMP。1978年美國再次頒行經修訂的GMP。1980年日本決定正式實施GMP。GMP在我國是70年代末隨著對外開放政策和出口藥品的需要而受到各方面的重視,1982年由中國醫藥工業公司制訂了《藥品生產管理規范(試行本)》,
1985年修改編制了《藥品生產管理規范實施指南》(1985年版),1988年衛生部修訂,后頒布了1992年修訂版,1998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成立后,修訂頒布了《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1998年版)。
GMP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in
Drugs的縮寫,是防止藥品在生產過程中發生差錯、混雜、污染,確保藥品質量的十分必要和有效的手段。從某種意義上說,GMP是全面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TQC)在藥品生產中的具體化。特點是:從事后的檢驗“把關”為主轉變為以預防、改進為主;從管“結果”變為管“因素”,要求—切有據可查。
基本術語
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
SOP——標準操作規程
QA——質量保證(企業用戶在產品質量方面提供的擔保,保證用戶購得的產品在壽命期內質量可靠);
QC——質量控制(指微生物學、物理學和化學檢定等)
GMP的中心指導思想是:任何藥品質量形成是設計和生產出來的,而不是檢驗出來的。因此必須強調預防為主,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實行全面質量保證,確保藥品質量。GMP是藥品生產質量全面管理控制的準則,它的內容可以概括為硬件、軟件和濕件。
1.硬件
硬件指廠房與設施、設備等。生產廠區的潔凈度直接影響到藥品生產的質量,這樣就要求廠房應根據不同藥品生產而設計成不同的潔凈廠房,經濟上達到最佳合理的利用。因為,任何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都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同時又是一個經濟問題。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客觀上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只有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相應的技術才可能有條件得到廣泛應用和進一步發展。GMP硬件部分的實施屬技術進步范疇,客觀上需要相應的經濟實力作支撐。然而客觀事實是:
一方面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遠低于發達國家,政府財政無力扶持企業實施GMP,且企業自身的經濟狀況也較差;
另一方面,日益嚴峻的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狀況又迫使我們必須使所實施的GMP標準向國際先進水平靠近。在這種與發達國家相比經濟實力相差懸殊而所實施的GMP標準又須水平相近的情況下,走與發達國家相同的路子、用與其相同的手段和方法去實施GMP顯然行不通。這就要求我們在GMP的具體實施手段和方法上做文章,采用跨越式的手段和方法,走出一條適合國情的實施GMP之路,即在保證實現與發達國家水平相近的GMP前提下,最大幅度地降低GMP的實施成本,用比發達國家低得多的資金投入實現與發達國家水平相近的GMP。比如我國規定的潔凈度30萬級的標準就是適應我國國情的一項舉措。
2 .軟件
GMP軟件系統主要包括生產管理、質量管理、技術管理、廠房設施和設備管理以及物料管理等五大系統。GMP軟件系統構成按其性質可分為標準和記錄兩大部分,其中標準分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而標準操作規程(SOP)在軟件系統中屬于工作標準中的一類。因各國的GMP雖基本內容相似,但GMP并沒有具體到每一個企業應當如何做的地步,這就要求每個企業必需制定出各自實施規范的具體規定和要求,這些通常包括在標準操作規程內,因此,SOP是GMP規范中有關內容在某一特定企業的具體規定。
3.濕件
濕件是指人員。在GMP硬件、軟件和人這三大要素中,人是主導因素,軟件是人制定、執行的,硬件是靠人去設計、使用的。離開高素質的“GMP人”,再好的硬件和軟件都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硬件、軟件達標與否,比較容易識別,而人達標與否,就很難分辨得清。因此,為了真正達到認證標準,企業必須按要求對各類人員進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培訓,要象抓硬、軟件建設工件那樣,抓好“GMP人”素質提高的建設工作,切不可將教育培訓工作流于形式。如果“GMP人”沒有達標,即使企業通過了認證,也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GMP與加入WTO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是經濟改革開放的需要,入世后國內外企業之間的競爭就是質量的競爭,而我國的制藥企業良莠不齊、生產品種重復、開發能力差、長期開工不足,這些都無法與國外的制藥企業相比。大多數國有企業受著產品缺乏競爭、改造缺乏資金、技術缺乏人才的困擾,對何時達到GMP缺乏信心,依然企盼著國家的優惠政策和行政保護能使企業轉機。入世之后的幾年內企業可以有依賴性,當國家逐漸解除保護后,企業若再不改頭換面就會被市場所淘汰。當前,加速實施GMP,必須從政府、企業、相關行業三方面同時推進才能奏效。
1.政府做引導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對全國6300多家制藥企業進行了宏觀調整,對藥品生產企業實施GMP進行了總體規劃,扶優扶強,對小型企業進行兼并、重組等措施,指導醫藥行業入世后的持續發展。加入WTO后,對大部分企業而言,不是爭取在國際市場有較強的競爭力,而是面對大舉進入的國際制藥廠商,如何保住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2.企業是關鍵
制藥企業若想在入世后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取決于企業自身的綜合素質。現代制藥企業要以人為本,以企業精神為核心,向管理要效益。
A、以人為本:實行人才資源戰略,人才需要訓練,人的潛能需要挖掘。“投資設備增值有限,投資人才增值無限”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越是人才越要培養,停滯就是落后,就要降“價”。企業要成長,員工先需要成長。員工認識到個人的晉升是與能力聯系在一起的,“論資排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要釋放能量,有所作為,就必須永不滿足地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人的主導作用在藥品生產質量保證系統中主要體現在人是生產要素,企業應該重視充分調動職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據報道,各種藥品質量方面的事故,絕大多數都是由人為的過錯或是漫不經心引起的,而不是工藝的原因。
B、向管理要效益:在管理方面,實行“集權、高效、精簡、統一”的原則,因事設崗,因崗定職,以職定權、以績定利,形成一個良好的現代工商企業的發展理念、經營理念、管理理念、文化理念,節約成本,開拓市場,參與競爭,提高市場占有率。
其它行業
藥品生產質量并不單純取決于制藥企業的生產全過程,而是涉及到參與生產的原料、輔料、包裝材料、設備等等。所以,要求這些相關行業也要對實施GMP進行支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GMP儀器、儀表、設備、設施等相繼出現,已經充分體現了這些相關行業逐漸成為藥品生產企業實施GMP后盾的作用。與GMP密切相關的產品,如潔凈工具、潔凈工服等都有一定的專業要求,這不但有利于醫藥行業GMP的實施,也能相應帶動部分配套行業的發展。
總之,GMP的真正實施要得到政府、企業以及全體從藥人員的高度重視,在經濟發展水平遠低于發達國家、所實施的GMP標準又必須向國際先進水平靠近的前提下,國內制藥企業面對入世的沖擊必須以GMP的實施為支持,以技術進步為先導,這樣才能使我國的醫藥行業永遠立足于國際醫藥市場的競爭中。